第二章、 特定疾病 Specific disease

2.1.1 中風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2.1.2 中風住院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重要性與意涵: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之急性疾病之一,嚴重者可能導致猝死。由於腦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使得腦中風成為國人慢性殘障最重要之原因。健保署選擇本指標為醫院總額指標,督促醫院更深入瞭解再住院原因,以提升住院病患之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民102)。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自98年以來中風3日內再住院率南區、高屏及東區最低且維持穩定趨勢(圖2.1.1.1)。依醫院平均值而言,北區、南區、高屏及東區醫院之再住院率較低(圖2.1.1.2)。依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中風3日內再住院率在19.58%以下(圖2.1.1.3)。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中風住院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近5年南區、高屏及東區維持較低且穩定之趨勢(圖2.1.2.1、圖2.1.2.2)。全國有一半之醫院中風14日內再住院率在19.70%以下(圖2.1.2.3)。

中風3日內再住院率指標定義 表2.1.1:中風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分子 中風病患3日內再住院之案件數,以出院案件為母體,按〔ID,生日〕勾稽距離出院日3日內含跨院之住院案件。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336 357 373 386 464
台北區 81 83 88 92 92
北 區 47 49 54 57 57
分母 中風病患出院案件數 中 區 74 80 81 80 109
南 區 47 51 51 54 61
高屏區 73 79 83 87 129
東 區 14 15 16 16 16
中風14日內再住院率指標定義 表2.1.2:中風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分子 中風病患14日內再住院之案件數,以出院案件為母體,按〔ID,生日〕勾稽距離出院日14日內含跨院之住院案件。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336 357 373 386 395
台北區 81 83 88 92 92
北 區 47 49 54 57 57
分母 中風病患出院案件數 中 區 74 80 81 80 82
南 區 47 51 51 54 58
高屏區 73 79 83 87 90
東 區 14 15 16 16 16

圖2.1.1.1:98年-102年中風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 regional average)

圖2.1.1.2:98年-102年中風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 hospital average)

圖2.1.1.3:102年中風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2.1.2.1:98年-102年中風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 regional average)

圖2.1.2.2:98年-102年中風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 hospital average)

圖2.1.2.3:102年中風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stroke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2.1 糖尿病病患空腹血脂肪檢查率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sting lipid profile examination

重要性與意涵:

糖尿病病患時常合併高比例之血脂肪異常,這些異常會誘發併發症之發生及造成高死亡率;本指標係糖尿病相關併發症檢查中成長幅度最大之一項檢查(健保署,民100)。提升此項指標之執行率,或許可減少心血管疾病之併發症產生。糖尿病患原則上每年應至少接受一次空腹血脂檢查。本指標為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所建立指標之一,健保署藉由本項指標推估醫療機構對其所照護之糖尿病病患提供照護品質之完整性(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本指標除南區在101年及102年波動幅度較平穩外,中區及東區呈現微幅下降或停滯之趨勢,而台北區、北區及高屏區皆呈現逐年上升(圖2.2.1.1);若以醫院平均值來看,各區同樣呈現上升之趨勢,在101年及102年各區之檢查率與歷年比較相對較高,表示全國糖尿病病患接受檢查之情形整體而言日漸普及(圖2.2.1.2)。另由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來看,全國整體而言,有四分之三之醫院其檢查率大於67.20%。然而除了東區外,其餘分區皆有醫院檢查率為0,應該探討這些醫院檢查率偏低之原因(圖2.2.1.3)。

指標定義 表2.2.1:糖尿病病患空腹血脂肪檢查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sting lipid profile examination)
分子 分母ID中,在統計期間有執行空腹血脂檢驗人數。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62 458 464 457 460
台北區 100 103 104 102 102
北 區 61 63 66 62 64
分母 門診主次診斷為糖尿病且使用糖尿病用藥之病患數。 中 區 109 101 98 102 101
南 區 68 64 66 65 65
高屏區 108 110 113 109 111
東 區 16 17 17 17 17

圖2.2.1.1: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空腹血脂肪檢查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sting lipid profile examination - regional average)

圖2.2.1.2: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空腹血脂肪檢查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sting lipid profile examination - hospital average)

圖2.2.1.3:102年糖尿病病患空腹血脂肪檢查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sting lipid profile examination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2.2 糖尿病病患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 examination

重要性與意涵:

腎病變為糖尿病病患主要併發症之一,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是目前用來篩檢糖尿病病患腎病變之主要方法。每年檢測一次,能瞭解糖尿病病患腎臟疾病情形,以早期發現、預防及治療腎病變,以避免日後走入洗腎之狀況(健保署,民103)。本指標為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所建立指標之一,可反映醫院對糖尿病病患之照護品質。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本指標除南區在102年有微幅下降外,其餘五區在98年至102年皆有逐年上升趨勢,尤以高屏區成長最為顯著,102年與98年相比,上升了19.3%。北區及高屏區基期較低,但逐年成長,其檢查率已經超越東區,顯示東區之推展持續性,值得再留意(圖2.2.2.1);若以醫院平均值來看,台北區、北區及高屏區皆呈現逐年上升。北區醫院成長近一倍 (19.7%到37.0%),進步最顯著;而中區及南區在98年至100年其檢查率皆有上升,但102年與101年相比則呈現微幅下降(圖2.2.2.2)。另由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來看,全國整體而言,有四分之三之醫院檢查率在53.53%以下,且除了東區外,其餘分區皆有醫院檢查率為0,應該探討這些醫院檢查率偏低之原因(圖2.2.2.3)。

指標定義 表2.2.2:糖尿病病患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 examination)
分子 分母ID中,在統計期間有執行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人數。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62 458 464 457 460
台北區 100 103 104 102 102
北 區 61 63 66 62 64
分母 門診主次診斷為糖尿病且使用糖尿病用藥之病患數。 中 區 109 101 98 102 101
南 區 68 64 66 65 65
高屏區 108 110 113 109 111
東 區 16 17 17 17 17

圖2.2.2.1: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 examination - regional average)

圖2.2.2.2: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 examination - hospital average)

圖2.2.2.3:102年糖尿病病患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 examination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2.3 糖尿病病患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undus examination

重要性與意涵:

糖尿病會引起全身各部位之小血管變化,在視網膜上之小血管可透過眼底鏡檢查能進一步偵測是否已產生血管性病變,作為病程研判及治療參考。本指標為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所建立指標之一,健康署提倡糖尿病病患應定期每年至少作一次眼底彩色攝影檢查,藉以觀察疾病病變之可能性(健康署,民103)。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及醫院平均值資料顯示,台北區、南區及高屏區自100年至102年,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皆呈現逐年上升(圖2.2.3.1)。醫院平均以中區及東區表現最好,其歷年檢查率高於全國平均;反之,台北區及高屏區則皆低於全國平均,僅北區之檢查率呈現逐年下降,另東區在近2年表現呈微幅下降之趨勢(圖2.2.3.2)。由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來看,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檢查率在34.74%以下,且除了東區外,其餘分區皆有醫院檢查率為0,應該探討這些醫院檢查率偏低之原因(圖2.2.3.3)。

指標定義 表2.2.3:糖尿病病患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undus examination)
分子 分母ID中,在統計期間有執行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人數。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62 458 464 457 460
台北區 100 103 104 102 102
北 區 61 63 66 62 64
分母 門診主次診斷為糖尿病且使用糖尿病用藥之病患數。 中 區 109 101 98 102 101
南 區 68 64 66 65 65
高屏區 108 110 113 109 111
東 區 16 17 17 17 17

圖2.2.3.1: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undus examination - regional average)

圖2.2.3.2: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undus examination - hospital average)

圖2.2.3.3:102年糖尿病病患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undus examination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2.4 糖尿病病患糖化血色素(HbA1c)檢查率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bA1c test

重要性與意涵:

血糖值過高會對身體許多方面造成傷害,故檢驗血糖值是治療糖尿病重要之一環。檢測糖化血色素(HbA1c)能反映2至3個月內體內血糖控制狀況,是糖尿病控制最直接及最能預測長期預後之一項指標,糖尿病病患半年至少應接受一次醣化血色素(HbA1c)檢查。本項指標經健保署選為評估醫院及西醫總額之指標,可用以推估醫院對糖尿病病患提供照護品質之完整性(健康署,民103)。

圖表分析:

本項目在全國之基期本來就有85%左右,是執行比較好之一項指標,表示大部分糖尿病病患都有接受此項檢查。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本指標除東區在102年有微幅下降外,其餘五區皆呈現上升趨勢(圖2.2.4.1)。若以醫院平均值來看,台北區、中區及東區皆呈現逐年上升,而北區及南區在98年至100年其檢查率皆有上升,但至101年及102年則呈現微幅下降;不論區域整體或是醫院平均值,各區域歷年數值皆在77%以上,表示大部分糖尿病病患都有接受此項檢查(圖2.2.4.2);另由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來看,全國整體而言,有四分之三之醫院其檢查率在84.31%以上。然而除了東區外,其餘分區皆有醫院檢查率為0,應該探討這些醫院檢查率偏低之原因(圖2.2.4.3)。

指標定義 表2.2.4:糖尿病病患HbA1c檢查率—通報醫院家
分子 分母ID中,在統計期間於門診有執行醣化血色素(HbA1c)檢驗人數。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62 458 464 457 460
台北區 100 103 104 102 102
北 區 61 63 66 62 64
分母 門診主次診斷為糖尿病且使用糖尿病用藥之病患數。 中 區 109 101 98 102 101
南 區 68 64 66 65 65
高屏區 108 110 113 109 111
東 區 16 17 17 17 17

圖2.2.4.1: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HbA1c檢查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bA1c test - regional average)

圖2.2.4.2:98年-102年糖尿病病患HbA1c檢查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bA1c test - hospital average)

圖2.2.4.3:102年糖尿病病患HbA1c檢查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Percentag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bA1c test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2.5 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照護率

Utilization rate of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for diabetes

重要性與意涵:

參與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品質支付服務」(101年以前稱為「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醫療院所,建立以病患為中心之共同照護模式,提供病患包含診察、檢驗、衛教及追蹤等完整之團隊照護,以降低糖尿病病患併發症與合併症之發生。本指標係指糖尿病病患在統計期間,有被醫療院所收案加入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品質支付服務」之比率,比率愈高,表示配合政策執行度愈高,另有文獻指出參與改善方案之病患之醫療照護品質較好(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本指標除中區呈現下降外,其餘區域皆呈現上升,其中以高屏區上升幅度最大,102年與101年相比提高6.9%。除中區及南區外,其餘區域之改善方案照護率較全國之整體率低(圖2.2.5.1)。另就醫院平均值來看,除中區之醫院平均值較前年下降外,其餘五區皆呈現上升趨勢,尤以北區上升幅度最大,102年與101年相比提高2.8%(圖2.2.5.2)。另由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來看,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改善方案照護率在46.53%以下,而且有四分之一醫院改善方案照護率為0,在各分區中,南區與高屏區有一半之醫院改善方案照護率為0。應該瞭解這些醫院改善方案照護率偏低之原因。除了台北區外,其餘五區皆有醫院改善方案照護率達到100%,應該參考這些醫院之經驗,增進全國之糖尿病照護品質(圖2.2.5.3)。

指標定義 表2.2.5: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照護率之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utilization rate of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for diabetes - regional average)
分子 申報醫令代碼前3碼為P14之人數。 年度 101年 102年
全國 448 442
台北區 97 95
北 區 65 61
分母 門診主診斷為糖尿病且在同院、同醫師、同ID、同生日下,任2次就醫日期間隔介於0到90天之人數。 中 區 97 97
南 區 64 63
高屏區 107 109
東 區 18 17

圖2.2.5.1:101年-102年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照護率—區域整體(2012 – 2013 Utilization rate of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for diabetes - regional average)

圖2.2.5.2:101年-102年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照護率—醫院平均(2012 – 2013 Utilization rate of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for diabetes - hospital average)

圖2.2.5.3:102年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照護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Utilization rate of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for diabetes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3.1 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14日內之非計畫性再住院率

The rate of unexpected hospital readmission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重要性與意涵:

急性心肌梗塞(下稱AMI)是造成猝死或嚴重長期心臟功能受損之主要原因。若發生14日內非計畫性再住院,可能表示病患疾病複雜度高、容易復發、病患出院後未能遵循醫囑做好自我健康照護以及其他原因等導致病情不穩定而就醫。醫院對住院病患需加強出院衛教以減少病人非計畫性再住院。健保署將此列為醫院總額之指標(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指標定義
分子 分母案件跨院14日內再住院之案件數:以出院案件為母體,按[ID+生日]勾稽距離出院日0至14日內跨院之AMI或相關病情之住院案件(須排除計畫性住院)。
分母 住院主診斷為AMI(18歲以上)案件之出院案件數:出院日在統計期間18歲以上的AMI案件,按[院所、ID、生日、住院日]歸戶,因同一次住院,會有申報多筆住院醫療費用之情形,可能有多個住院日,以最晚之出院日之那一筆為代表案件。
表2.3.1: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14日內之非計畫性再住院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unexpected hospital readmission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年度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204 213 206
台北區 46 48 47
北 區 35 38 35
中 區 39 38 39
南 區 32 34 33
高屏區 42 44 41
東 區 10 11 11

本指標之整體顯示,台北區、北區、高屏區及東區皆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圖2.3.1.1)。若以醫院平均值來看,東區呈逐年下降趨勢且近兩年降幅最大,102年與100年相比,指標下降了21.8% (圖2.3.1.2)。由本指標之資料離散情形來看,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再住院率低於7.23% (圖2.3.1.3)。

圖2.3.1.1:100年-102年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14日內之非計畫性再住院率—區域整體(2011 – 2013 the rate of unexpected hospital readmission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 regional average)

圖2.3.1.2:100年-102年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14日內之非計畫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2011 – 2013 the rate of unexpected hospital readmission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 hospital average)

圖2.3.1.3:102年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14日內之非計畫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unexpected hospital readmission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3.2急性心肌梗塞案件出院後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

The rate of visiting ER department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重要性與意涵:

AMI病患出院後,3日內因相同或相關病情返回急診,是病患急性照護品質之警訊。本項指標經健保署選為評估醫院總額之指標,可監測醫療院所之照護品質,協助找出內部照護流程是否有可改善之處,以提升AMI病患之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整體而言全國區域整體率近3年維持在3.10%-3.33%之間波動不大,六大醫療區域中,本指標在北區及高屏區皆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圖2.3.2.1)。若以醫院平均值來看,惟北區及高屏區呈現下降趨勢,尤以高屏區下降了7.5%降幅最大(圖2.3.2.2),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AMI再住院率在7.12%以下(圖2.3.2.3)。

指標定義
分子 分母案件跨院3日內再急診之案件數:以出院案件為母體,按[ID+生日]勾稽距離出院日0至3日內跨院之AMI或相關病情之急診案件。
分母 住院主診斷為AMI(18歲以上)案件之出院案件數:出院日在統計期間18歲以上的AMI案件,按[院所、ID、生日、住院日]歸戶,因同一次住院,會有申報多筆住院醫療費用的情形,可能有多個住院日,以最晚之出院日知那一筆為代表案件。
表2.3.2:急性心肌梗塞案件案件出院後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visiting ER department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年度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204 213 206
台北區 46 48 47
北 區 35 38 35
中 區 39 38 39
南 區 32 34 33
高屏區 42 44 41
東 區 10 11 11

圖2.3.2.1:100年-102年急性心肌梗塞案件出院後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區域整體(2011 - 2013 The rate of visiting ER department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 regional average)

圖2.3.2.2:100年-102年急性心肌梗塞案件出院後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醫院平均(2011 - 2013 The rate of visiting ER department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 hospital average)

圖2.3.2.3:102年急性心肌梗塞案件出院後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visiting ER department due to the same or relevant disease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AMI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4.1 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

The rate of using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重要性與意涵:

指標定義
分子 URI且給予抗生素藥品之案件數:
分母 URI之給藥案件數:

「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建議: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如屬一般感冒(common cold)或病毒性感染者,不應使用抗生素。如需使用,應有細菌性感染之臨床佐證,例如診斷為細菌性中耳炎、細菌性鼻竇炎及細菌性咽喉炎,始得使用抗生素治療。本指標用以反映門診醫師對於上呼吸道感染病患之處方行為,以避免抗生素過度使用之情形(健保署,民90)。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顯示,全國及各區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皆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圖2.4.1.1)。以醫院平均值來看,南區醫院在100年-102年間,使用率下降2.9%(圖2.4.1.2)。全國有四分之三醫院抗生素使用率低於7.14% (圖2.4.1.3)。

表2.4.1: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using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04 416 439 452 461
台北區 89 92 97 99 100
北 區 53 54 59 62 62
中 區 94 97 98 98 102
南 區 53 54 58 61 63
高屏區 101 104 111 116 117
東 區 14 15 16 16 17

圖2.4.1.1:98年-102年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using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 regional average)

圖2.4.1.2:98年-102年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using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 hospital average)

圖2.4.1.3:102年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using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4.2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

The rate of outpatient clinic revisits due to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7 days

重要性與意涵:

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稱「感冒」,90 %以上是由病毒引起,醫師就病患之症狀(如:頭痛、發燒及喉嚨痛等)開藥減輕症狀。一般而言,服藥2-3天可獲得改善。且若無併發症,4-10天身體產生抗體後就會自然痊癒。本項指標健保署選為同時評估醫院及西醫基層總額之指標,並以「普通感冒」7日內複診率作分析,若複診率過高時,反映醫師是否對病患有不適當之處置,以建議醫師應重新調整藥方及適時給予病患正確自我照護觀念,減輕病患重複就醫之負擔與風險(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於全國及各區自98年起近5年呈現穩定下降趨勢(圖2.4.2.1)。以醫院平均來看,全國各分區102年數值也是遠較98年指標為低 (圖2.4.2.2)。全國有四分之三醫院之再就診率在9.05%以下,同時,全國各醫院之再就診率在27.27%以下,各分區分布差異不大(圖2.4.2.3)。不過,感冒之好發族群(高齡、幼兒及多重疾病)差異大,進一步應可分析 : 不同好發族群之再診就診率,瞭解醫院分佈及照護流程上,是否有可提升及改善之處。

指標定義 表2.4.2: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outpatient clinic revisits due to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7 days)
分子 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複診人次:按院所、ID歸戶,計算因URI於同一院所,二次就日期小於7日之人次。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01 412 431 447 468
台北區 89 92 96 98 101
北 區 53 53 58 61 64
分母 上呼吸道感染病患次:按院所、ID歸戶,計算URI人次。主診斷前3碼為460、462、465、487。 中 區 93 96 95 96 103
南 區 51 54 58 60 64
高屏區 101 102 108 116 118
東 區 14 15 16 16 18

圖2.4.2.1:98年-102年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outpatient clinic revisits due to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7 days - regional average)

圖2.4.2.2:98年-102年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outpatient clinic revisits due to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7 days - hospital average)

圖2.4.2.3:102年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outpatient clinic revisits due to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7 days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4.3 肺炎住院案件出院後再住院率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2.4.3.1 肺炎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2.4.3.2 肺炎住院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重要性與意涵:

健保署將肺炎再住院率列為醫院總額指標,以反映民眾住院時是否獲得妥善照護。藉由指標結果,督促醫院更深入瞭解其再住院之原因,以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及醫院平均值顯示,肺炎3日內再住院率全國區域整體率近5年在7.1%-7.53%之間差異不大。六區中以北區最低,其他區域則差異不大(圖2.4.3.1、圖2.4.3.2)。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3日內再住院率在19.89%以下。(圖2.4.3.3)。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整體及醫院平均值顯示,肺炎14日內再住院率全國區域整體率近5年在14.2%-15.1%之間差異不大,以北區較低,其他區域則差異不大(圖2.4.3.4、圖2.4.3.5)。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再住院率在28.57%以下(圖2.4.3.6)。

肺炎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 表2.4.3:肺炎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分子 肺炎病患3日內再住院之案件數。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336 361 377 387 394
台北區 79 86 88 94 91
北 區 47 49 54 56 59
分母 肺炎病患出院案件數。 中 區 74 81 80 82 83
南 區 48 51 53 56 57
高屏區 74 79 86 83 88
東 區 14 15 16 16 16
肺炎住院案件出院後14日內 表2.4.4:肺炎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分子 肺炎病患14日內再住院之案件數。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336 361 377 387 394
台北區 79 86 88 94 91
北 區 47 49 54 56 59
分母 肺炎病患出院案件數。 中 區 74 81 80 82 83
南 區 48 51 53 56 57
高屏區 74 79 86 83 88
東 區 14 15 16 16 16

圖2.4.3.1:98年-102年肺炎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 regional average)

圖2.4.3.2:98年-102年肺炎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 hospital average)

圖2.4.3.3:102年肺炎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3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2.4.3.4:98年-102年肺炎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 regional average)

圖2.4.3.5:98年-102年肺炎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 hospital average)

圖2.4.3.6:102年肺炎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hospital readmissions within 14 days after discharge of pneumonia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5.1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

The rate of duplicate medications prescribed to treat peptic ulcer by

different hospitals

重要性與意涵:

良好之消化性潰瘍照護,應包含適當之用藥療程及監測藥物之使用。但病患若使用過多種類或劑量之藥物,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或產生嚴重之藥物副作用;而重複拿藥也會造成醫療資源之浪費。健保署選此指標做為監控醫院開立處方用藥情形,並為病患用藥安全把關,提升民眾用藥安全及品質(健保署,民103)。

圖表分析:

我國六大醫療區域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全國區域整體率近5年在2.79%-3.04%之間差異不大,觀察區域整體率於全國在近2年(101年-102年)都有下降,各分區102年之數值皆為歷年最低,且東區呈現逐年穩定下降趨勢(圖2.5.1.1、圖2.5.1.2)。整體而言全國所有醫院之給藥日數重複比率皆在48.15%以下,全國有四分之三之醫院給藥日數重複比率在4.62%以下(圖2.5.1.3)。

指標定義
分子 消化性潰瘍用藥重複用藥日數(排除08案件且允許慢籤提早拿藥):分母案件中,以病患ID勾稽不同處方之就醫日期與結束用藥日期間有重疊之給藥日數。
分母 消化性潰瘍用藥之給藥日數
表2.5.1: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通報醫院家數(Number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e rate of duplicate medications prescribed to treat peptic ulcer by different hospitals)
年度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全國 412 435 459 474 484
台北區 93 101 108 111 112
北 區 54 57 61 63 64
中 區 98 101 102 104 106
南 區 55 56 59 63 65
高屏區 98 105 113 117 120
東 區 14 15 16 16 17

圖2.5.1.1:98年-102年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區域整體(2009 – 2013 The rate of duplicate medications prescribed to treat peptic ulcer by different hospitals - regional average)

圖2.5.1.2:98年-102年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醫院平均(2009 – 2013 The rate of duplicate medications prescribed to treat peptic ulcer by different hospitals - hospital average)

圖2.5.1.3:102年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醫院平均離散狀況(2013 The rate of duplicate medications prescribed to treat peptic ulcer by different hospitals - dispersion of hospital indicator value)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參、 結論

彙整我國臨床效能指標98年至102年之資料,依照指標應用範疇提出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全院性指標

  1. 門診利用類指標

100年至102年間,西醫同院所同日再次就診率逐年上升,應瞭解病患再次就診之原因;慢性病開立連續處方箋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表示醫院對慢性病患病情控制穩定,且配合開立連續處方箋之意願亦提高,此為可喜現象。

  1. 長期住院類指標

我國病患超長住院情況大致呈現下降趨勢,顯示醫院已有效控管病床運用;惟在醫院平均部分波動頗大,其離散狀況亦顯示有異常值出現,應就個案進行瞭解;另鑑於此項指標通報醫院家數較少(102年全國通報醫院僅39家),應再重新檢視該指標資料之蒐集與通報是否有需要改進之處。

  1. 急症照護類指標

我國102年各急症照護類之負向指標大致較前一年度下降,顯示醫院之急症照護品質較前年進步,惟同院所急診返診率卻自100年起出現逐年上升趨勢,應深入瞭解急診病患返診原因,落實確實評估急診病患需要與狀況,避免非計畫之返診。

  1. 病患安全類指標

本類指標皆為負向指標。在這些指標中,102年與101年相比,大部分下降,且部分指標已低至0.5%以下,顯示醫院對病患安全之努力有相當成效;但住院案件出院後再住院率呈現上升趨勢,值得注意。

  1. 院內感染與術後併發類指標

本類指標大致呈現下降趨勢,表示院內感染管控逐年進步,只有清淨手術抗生素1日內使用率逐年上升。由於部分清淨手術允許使用抗生素,因此使用並非不合理;然而持續上升之趨勢仍值得瞭解使用之必要性。

  1. 婦幼健康指類指標

母乳哺育率維持於高檔,顯示推廣具有成效。但低體重早產兒出生率亦呈上升趨勢(東區尤其明顯)則值得注意,顯示應再提升對孕婦產前照護及教育。

  1. 預防保健服務類指標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醫事機構戒菸服務追蹤完成率及成功率3項正向指標皆於102年轉為下降,顯示在推動上可能出現瓶頸。

  1. 護理人力類指標

每位住院病患所能獲得之護理時數近三年內已上升,對於照護品質必有助益。空缺率於100年以後已見改善(高屏區除外),離職率之上升亦已緩和(高屏區除外),顯示我國對於護理人力之改善措施產生效果,但區域間之差異仍不容忽視。

二、特定疾病指標

  1. 中風照護指標

中風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及14日再住院率兩項指標於98年至102年間大致呈現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區域間之差距極大,中區不但最高,且幾乎是南區、高屏區及東區之1.5-2倍,顯示中風病患之出院計畫需要加強。

  1. 糖尿病照護指標

四項糖尿病檢查與併發症早期診斷指標皆呈現上升趨勢,顯示醫院對糖尿病患管理確實;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101年以後改稱「糖尿病品質支付服務」)照護率102年度較前年度上升,表示病患利用此項支付方案之情形增加,可能受到較好之照護品質。

  1. 心血管疾病指標

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14日內非計畫性再住院率與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兩項指標皆見下降,顯示醫院有提供較好之出院準備,但區域差距大,極端值明顯,顯示需要分區及個別醫院輔導。

  1. 呼吸道感染指標

上呼吸道門診抗生素使用率自100年呈現逐年下降,顯示醫院確實管控抗生素之使用。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患7日內再次就診率於100年以後大幅改善,目前仍持續下降中。但是,肺炎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及14日內再住院率皆上升,應瞭解其原因,對於異常值之醫院更需加以輔導。

  1. 消化性潰瘍照護指標

跨院所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之全國與區域整體值在102年為歷年最低,顯示醫院對消化性潰瘍之給藥部分有確實管控。

回顧歷年資料,部分指標(如:30日以上住院率)之區域整體值與區域院所平均值趨勢方向不同,顯示該區醫院間之照護品質落差日益顯著,應針對不同醫院類型與條件提供適合且有效之協助。

此外,在品質管理之過程中,往往需要基準值或標竿作為具體目標。目前我國臨床效能指標尚缺乏基準值之設定,然目前部分指標已累積5年以上之實證資料,參考歷年趨勢與區域離散情形或可嘗試設定適當之指標基準值,作為共同努力之標竿。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白玉莊(民91)。台灣地區新生兒早產與低出生體重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學位論文,1-127。

江馥名、賴至妍、林金蘭、許文林(民102)。降低超長住院日數之改善專案-以台灣東部某醫學中心為例。醫院雙月刊,46(3),27-38。

陳瑄喻(民103)。台灣學童齲齒率世界名列前茅。2014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05000456-260114

鄧素文(民103)。臺灣護理人力概況與解決策略,護理雜誌,61(2),5-12。

劉麗瑋、沈延盛(民100)。南部某醫學中心住院病患非計畫性重返手術室相關因素初探。醫療品質,4(2),29-38。

劉淑惠、張錦標(民102)。臺灣地區勞工醫院如何建立輸血檢驗標準作業之要求。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0(2),119-126。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民99),護理人力及專科護理師制度:願景與挑戰。苗栗縣。

行政院衛生署醫療品質政策諮詢委員會(民102)。2012醫療品質政策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醫療品質政策諮詢委員會。

衛生福利部(民102)。國家健康服務品質指標醫院臨床效能報告。台北市: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民103)。焦點新聞:醫師藥師查詢雲端藥歷,為民眾用藥把關。2015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fod_list_no=4978&doc_no=45748

衛生福利部(民103)。死因統計。2014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1717

中央健康保險署(民100)。100年醫院總額專業醫療服務品質報告民眾版。104年1月22日取自http://www.nhi.gov.tw/Resource/webdata/249062_21570_2_100%E5%B9%B4%E9%86%AB%E9%99%A2%E7%B8%BD%E9%A1%8D%E5%B9%B4%E5%A0%B1%E6%B0%91%E7%9C%BE%E7%89%88.pdf

中央健康保險署(民103)。全國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院所別之醫療品質資訊。2014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nhi.gov.tw/AmountInfoWeb/section03.html

中央健康保險署(民102)。101年醫院總額專業醫療服務品質報告民眾版。2014年12月5日取自:http://www.nhi.gov.tw/Resource/webdata/249152_24196_2_101%E5%B9%B4%E9%86%AB%E9%99%A2%E7%B8%BD%E9%A1%8D%E5%B9%B4%E5%A0%B1%E6%B0%91%E7%9C%BE%E7%89%88%280814%29.pdf

中央健康保險署(民102)。102年西醫基層總額整體性醫療品質資訊公開報告民眾版。2015年1月22日取自http://www.nhi.gov.tw/Resource/webdata/27437_2_102%e5%b9%b4%e8%a5%bf%e9%86%ab%e5%9f%ba%e5%b1%a4%e9%86%ab%e7%99%82%e6%9c%8d%e5%8b%99%e5%93%81%e8%b3%aa%e5%b9%b4%e5%a0%b1%e6%b0%91%e7%9c%be-%e4%b8%8a%e7%b6%b21.pdf

中央健康保險署(民90)。藥品給付規定。2015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21&menu_id=713&webdata_id=2919

疾病管制署(民103)。抗生素管理計畫。2014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lis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efa547eb9c97bd72

疾病管制署(民90)。外科手術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疫情報導,17(10),495-505。

疾病管制署(民101)。院內感染監視通報系統。101年傳染病統計暨監視年報,42-47。

國民健康署(民103)。早期療育成效佳。2014年11月25日取自:http://mammy.hpa.gov.tw/kbcontent.asp?cid=777&ty=%2D1&ti=%E6%97%A9%E6%9C%9F%E7%99%82%E8%82%B2%E6%88%90%E6%95%88%E4%BD%B3

國民健康署(民101)。醫療院所戒菸服務。2014年11月21日取自:http://tobacco.hpa.gov.tw/Show.aspx?MenuId=318

國民健康署(民103)。「二要二不」護好牙,從齒健康歡度兒童節!。2014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PDA/Detail.aspx?f_list_no=10&fod_list_no=0&doc_no=44146

國民健康署(民104)。產後寶寶與媽媽的肌膚接觸。2014年11月25日取自:http://mammy.hpa.gov.tw/kbcontent.asp?cid=362

英文文獻

Chen, L. S., & Wang, Y. R. (2015).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aiwan's hospital clin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 1e3.

Mukerji, N., Jenkins, A., Nicholson, C., & Mitchell, P. (2012). Unplanned reoperation rates in pediatric neurosurgery: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use as a quality indicator: Clinical articl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Pediatrics, 9(6), 665-669.

Naidu, K., Nabose, I., Ram, S., Viney. K., Graham, S.M., & Bissell, K. (2014). A descriptive stud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in fiji: 2011-12.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2014, 1-5.

Pujol, M. & Limón, E. (2013). General 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s and programs. Enfermedades Infecciosasy Microbiología Clínica, 31(2), 108–11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Health topics: Child development. Retrieved November 27, 2014, from: http://www.who.int/topics/child_development/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Newborn care at birth.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4, from: 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topics/newborn/care_at_birth/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Programmes: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Care of the preterm and/or low-birth-weight newborn.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4, from: 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topics/newborn/care_of_preterm/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Breastfeeding.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14, from: 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topics/newborn/nutrition/breastfeeding/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Media centre: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14, from: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42/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10 facts on breastfeeding.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14, from: http://www.who.int/features/factfiles/breastfeeding/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Media centre : Preterm birth.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4, from: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3/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Data,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GHO) data,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 Retrieved November 16, 2014, from: http://www.who.int/gho/child_health/mortality/cause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