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言

一、背景

品質是醫療照護體系之核心,而品質評估有賴於指標量測。我國之醫療品質指標量測發展甚早,已有多個發展成熟且運用普遍之系統,蒐集之指標超過千項(行政院衛生署醫療品質政策諮詢委員會,民102)。然各量測系統有不同建置目的,缺乏共同之概念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指標資料蒐集之事前協調與事後回饋亦不足,徒增醫療院所提供資料之行政負荷;對決策者而言,指標過多有時反而不利於關鍵議題之掌握。

本部健康服務品質政策諮詢會(下稱品質諮詢會),前身為行政院衛生署醫療品質政策諮詢委員會,為改善上述問題,選擇出足以反映目前醫院醫療品質狀況之國家級臨床效能指標,爰發展出一套符合實證科學之品質指標概念架構及評選方法(Chen.,& Wang., 2015),篩選出91項國家級臨床效能指標,並統一各指標之定義,以使量測結果在醫療院所間具有可比性,且在不同時期反映出品質之進退。

本部健康服務品質政策辦公室(下稱品質辦公室),於102年間針對上述篩選出之91項臨床效能指標,向各權責單位─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國民健康署(下稱健康署)、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本部醫事司、護理及健康照護司(下稱照護司)等單位蒐集指標資料。初期指標資料蒐集有種種困難,由於若干指標權責單位平日並未真正蒐集、處理實證資料,於提供指標資料時,始察覺資料來源不如預期,故僅能蒐集到28項指標於97年至100年間之數據,而彙整成「國家健康服務品質指標醫院臨床效能報告」。品質諮詢會嗣進行指標評選與檢討,將13項指標自國家級臨床效能指標中刪除,僅保留78項。103年間,在品質辦公室及各權責單位多方努力及溝通之下,具實證數據之指標項目始大幅成長,本報告共彙整59項指標之資料,較前一年增加一倍。

二、資料來源

本報告之資料係由品質辦公室訂定統一資料格式,於103年間請各權責單位提供98年至102年間國家級醫院臨床效能指標之資料。

本次共蒐集59項指標資料,包括43項之全院性指標及16項疾病別指標,涵蓋13類應用範疇。表1.1呈現此59項指標於各應用範疇與醫療品質五大面向之分布,表1.2詳細說明各指標之應用範疇及其權責單位。

表1.1:59項指標應用範疇及品質面向分布

指標性質  應用範疇 品質面向
安全 有效性 病患中心 效率 人員導向 總計
全院性指標 門診利用 - - - 2 - 2
長期住院 - - - 3 - 3
急重症照護 2 2 1 - 5
病患安全 3 6 - - - 9
院內感染與術後併發症控制 4 4 - - - 8
婦幼健康 - 8 - - - 8
預防保健 - 5 - - - 5
人力資源 - - - - 3 3
特定疾病別指標 中風照護 1 2 - - - 3
糖尿病照護 - 5 - - - 5
心血管疾病照護 1 2 - - - 3
呼吸道感染照護 1 3 - - - 4
消化性潰瘍照護 - - - 1 - 1
總計 12 37 0 7 3 59

表1.2:59項指標名稱之應用範疇及其權責單位列表

應用範疇 指標名稱 權責單位
門診利用 西醫同院所同日再次就診率 健保署
慢性病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率
長期住院 30日以上住院率 健保署
同院所急性病床30日以上住院率
慢性病床30日以上住院率
急重症照護 加護病房氣管內管滑脫率 醫事司
綜合科加護病房呼吸器相關之肺炎
同院所同日急診返診比率 健保署
同院所3日急診返診比率
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急診率
急診轉住院暫留2日以上案件比率
病患安全 住院期間再手術率 醫事司
住院期間輸血錯誤事件發生率
一般住院壓瘡
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 健保署
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急診或再住院率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置換物深部感染率
膽囊切除住院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
子宮肌瘤手術後14日內因該手術相關診斷再住院率
院內感染與術後併發症控制 院內感染率 醫事司
所有住院病患手術部位感染率
加護病房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 疾管署
加護病房呼吸器相關肺炎感染密度
抗生素使用率(門診) 健保署
清淨手術抗生素大於3日使用率
清淨手術抗生素1日內使用率
牙醫門診院所感染控制申報率
婦幼健康 產後立即肌膚接觸率 健康署
住院期間總母乳哺育率
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率
早產兒出生百分比
低體重新生兒出生百分比
3歲以下兒童牙齒塗氟利用率
5歲以下兒童牙齒塗氟利用率
18歲以下急診氣喘率 醫事司
預防保健 1.5歲至2歲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 健康署
兒童預防保健之發現疑似發展遲緩人數
兒童預防保健之發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人數
品質改善(提升)措施醫事機構戒菸服務3/6個月戒菸情形追蹤完成率
品質改善(提升)措施醫事機構戒菸服務3/6個月戒菸成功率
人力資源 護理時數 照護司
空缺率
離職率
中風照護 中風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 健保署
中風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
所有符合給予靜脈注射溶栓治療適應症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數 醫事司
糖尿病 糖尿病病患空腹血脂肪檢查率 健康署
糖尿病病患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
糖尿病病患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
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照護率
糖尿病病患HbA1c檢查率 健保署
心血管 急性心肌梗塞案件出院後14日以內之非計畫性再住院比例 健保署
急性心肌梗塞案件出院後3日內之急診返診比率
住院AMI病患使用乙型阻斷劑治療比率 醫事司
呼吸道 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率 健保署
門診上呼吸道感染案件7日內再次就診率
肺炎案件出院後3日內再住院率
肺炎案件出院後14日內再住院率
消化性 消化性潰瘍給藥日數重複率 健保署

備註:

兒童牙齒塗氟利用率兩項指標,於104年1月1日起,由健康署移撥至本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負責。

標此符號之指標,表示於本報告中不呈現。

在59項指標中,本報告呈現54項指標,其原因如下:

  1. 「所有住院病人手術部位感染率」、「住院AMI病人使用乙型阻斷劑治療比率」及「所有符合給予靜脈注射溶栓治療適應症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數」等3項指標,六大醫療區域有2至3個醫療區域無醫院提供指標資料。
  2. 「牙醫門診院所感染控制申報率」僅能提供六大醫療區域總申報次數,無法計算出區域整體及院所平均之申報率。
  3. 「兒童預防保健之發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人數」來自之補助方案於101年7月開始執行至102年底,全國之確診個案僅3例。

三、指標資料蒐集與呈現

在不揭露個別醫院資訊之情形下,品質辦公室設計標準化之指標資料提報表格,請各指標權責單位依照資料年度與區域中心別提供資料,提供內容包含提報醫院家數、醫院平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百分位數(25 分位、50 分位、75 分位)、加權平均值與標準差、母體平均值與標準差等。表格內容詳見附錄一。

各指標呈現之內容包括重要性與意涵及圖表分析兩部分。為方便閱讀,故以圖形呈現指標分析結果:以長條圖呈現各年度之區域整體值(綠色)及醫院平均值(藍色),以盒型圖表現指標最近一年之醫院平均離散狀況。茲以「30日以上住院率」為範例作說明:

  1. 長條圖
    1. 區域整體

呈現各區域指標之整體平均值表現,其計算方式為:區域各醫院之指標分子數加總後除以各醫院出院案件數之加總數。

區域整體 =

    1. 醫院平均

呈現各區域內各醫院指標值之平均,計算方式為:區域各醫院指標值加總後除以申報該指標之醫院家數。

醫院平均 =

  1. 盒型圖

以指標最近一年度之醫院平均資料,依最小值、25百分位數、50百分位數、75百分位數及最大值,呈現該指標資料分布及離散狀況;並對應於該指標之全國平均值(即醫院平均之全國值)及母體平均值(即區域整體之全國值),可觀察該年度各醫院有無異常情形,並提供各院所評估自身在同儕間之落點。

有鑑於部分區域之醫院家數較少,為避免造成個別醫療院所匿名性不足問題,故區域之醫院數不足5家,即不公開該區資料。

為便於讀者了解歷年各指標值及趨勢,將各指標之全國整體值與醫院平均值資料與趨勢分別呈現於附錄二及附錄三。另盒形圖難以標示指標離散狀況之實際數值,故彙整最近一年指標離散狀況之數值於附錄四供讀者參考。